谈论空虚之道的人却常常被空虚所迷惑;沉溺静境中的人却反而被静境所束缚。
空是空寂之道,是让人们知道万事万物本无永恒的道理,一切终将消散,教人们不要执迷于万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然而有人却谈空而又恋空,对空执着而不放弃,结果往往被空寂所迷惑。实际上是空的念头没有除去,仍是心有牵挂,放不下杂念。
静是沉寂静境。教人清净不是要躲到安静的地方,远离尘世喧嚣而不想不听、不管不顾其他一切事情,如果真是这样就又要被静所困了。因为真正的静不在外界环境中,不需要我们极力外求,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只有内心清净,保持静的心境,处闹市而心不乱,才是真正做到了静而不受束缚。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藏伏很久的事物,一旦腾飞则必定飞得高远;太早开放的事物,往往生命很短暂。
勾践卧薪尝胆数载终灭吴,姜尚水边垂钓多年任丞相。可见事物先要蓄势,而后才可待发。蓄久必高飞,因为蕴藏深厚,积蓄了充足的力量,爆发而出,则势必惊天动地,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说不经过长久的潜伏蓄积,又何来高飞的力量呢?不经过冬天的孕育,又何来春天的万物复苏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因竭尽力量而凋萎。有的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默默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于成了大器。生命的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
这则话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待事物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因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先开发的事物,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必定失去存在的条件,就如同昙花一现似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后来者常居上,是自然的法则。如遇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正如有些人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往往能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上天要降灾祸给一个人,必先给他一些福分来滋长他的傲慢之心,从而看他是否懂得享受;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先给他一些挫折来考验其志向,从而看他是否有自救的本领。
上天是公平的,它让城市喧闹,却让乡村安宁;它让名花香飘万里,让野草百折不挠;它让明月辉映大地,也让繁星点缀天空。所以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的。祸事降临不必惊慌,自救之后得来的便是幸福;得到福分不必得意,如果不知珍惜灾难便会到来。人虽然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但也不会一辈子在逆境中行走。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的,有福时要居安思危,有祸时要学会摆脱厄运。就像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必太在意一时的成败得失。只要我们明白了世事无常的道理,懂得了随缘而定,随遇而安,就能够寻找到生活的快乐所在。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上天的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不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通达事理之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自己的掌握,天虽有不测风云,但人总能有自救的机会,所以心便可常保安静自然。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