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之将:指深刻懂得用兵之法的优秀将帅。知,认识、了解的意思。
生民之司命:意为普通民众命运的掌握者。生民,泛指一般民众。司命,星宿名,主死亡。此处是喻指命运的主宰。
国家安危之主: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者。主,主宰之意。
【译文】 因此,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点评】 中国人一向温顺平和,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之类的格言、谚语广泛流传,就是这种性格的证明。所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灭吴的做法,一直受到国人的颂扬。
然而,从军事学角度来讲,通过旷日持久同敌人拼消耗、拼意志来完成战略态势的转换,最终赢得胜利,毕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如果己方实力明显占有优势,那么自然应该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干净利落地摆平对手,尽可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所谓“速战速决”。古今中外有头脑的军事家都遵奉这条原则。他们相信,军队的快速机动和闪电般的冲击,永远是战争真正的灵魂。
速战速决思想并非产生自西方社会,而是产生于军事谋略学的原生地——古代中国,兵圣孙子就是进攻速胜论的首创者。他所主张的“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兵贵胜,不贵久”,十分精辟地概括了速战速决理论的本质属性。
孙子的速战速决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核算战争经济成本后得出的。孙子充分认识到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严重的依赖性。这要求战争指导者明确树立“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指导思想,一切战争准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智慧的角逐,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在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又占据特殊的地位,换句话说,经济是从事战争的前提和基础,是制约一切军事活动的最主要物质因素。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任何美好的战略计划都是空中楼阁。所以不能不算经济账,而经济账算下来,战争便必须速战速决。
在孙子看来,战争是一场成本极其昂贵的“豪赌”:这种动用十万部队的军事行动,“日费千金”,花销大得让人吃惊,简直是个无底洞。在“丘牛大车”的农耕社会里,没有比兴师动众更花费钱财的事情了。如此高投入、高消耗的战争,一旦旷日持久,久拖不决,后果必定极其严重。孙子认为后果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战争旷日持久一定会导致国家财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国家经济资源再丰富,也承受不起长期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支出,所谓“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金山银山,也经不起“坐吃山空”,老是打仗,老是用兵,国库当然空空如也。银子流水一般花掉,国家如何建设?朝廷怎能稳定?
第二,战争久拖不决势必会进一步加重普通老百姓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打仗打久了,国库空虚了,惟一的出路,便是加大对老百姓的搜刮力度,“财竭则急于丘役”,把战争负担转嫁到平民百姓身上。而那些不法奸商也会乘机哄抬物价,大发战争横财,“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使得底层民众“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更遇顶头风”,日子苦不堪言。百姓肚子里怨气积多了,迟早有一天会宣泄出来,这样就会激化各种矛盾,导致尖锐的社会危机。
第三,战争时间久了很容易使国家陷入多面受敌、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春秋战国是诸侯林立、列国纷争的动荡时代,如果某一个国家长期从事征战攻伐,暴师在外,导致国内空虚,就会给原先坐山观虎斗的第三国提供可乘之机,最终使得自己陷入多线作战的不利处境,即所谓“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这个时候,即便有十个诸葛亮、一百个刘伯温也无法挽回——“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春秋末期吴国的衰亡,战国中期魏国的没落,都是明显的例子。要想避免“诸侯乘其弊而起”的糟糕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缩短打仗的时间,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迅速地结束战争。
为了确保速战速决作战指导思想的实现,军队必须解决战争消耗巨大与后勤补给困难之间的矛盾。为此,孙子提出了“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军事后勤保障原则。众所周知,后勤保障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孙子对此是有深刻的认识的。所谓“取用于国”,就是主张武器装备由国内提供。所谓“因粮于敌”,就是指在敌国境内就地解决粮饷补给。孙子认为,军粮问题生死攸关,然而假如采取“千里馈粮”的方式来解决补给问题,实在是弊大于利,既造成民穷国困,又导致物价飞涨,会引起“内外骚动”,埋下社会动乱的种子。所以,“千里馈粮”乃是不得已的选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因粮于敌”。
打仗在很大程度上是打后勤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却大多无功而返,固然有战略指挥失误的原因,包括重用了马谡,没有采纳魏延提出的从子午谷突袭长安的建议等,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后勤补给无法跟上,只好“粮尽退兵”。所以古代兵家都把搞好军事后勤保障看成克敌制胜的重要前提,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便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民以食为天”,整个军事后勤保障体系中,粮食的补给供应是首要条件。军事后勤是否成功,战争准备是否充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食是否供应得上,是吃干饭还是喝稀粥,所以说“用兵制胜,以粮为先”。曹操一把大火烧掉了袁绍存放在乌巢的军粮,袁绍数十万大军顿时不战自溃,袁绍也就彻底玩完了。张巡守睢阳城,一旦粮食吃光,即使杀了自己的小老婆,把肉分给战士吃,依然无济于事,睢阳城还是落入安史叛军手中。可见,断炊绝粮是军队打仗的大忌,克敌制胜必须以有饭吃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