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厦门KTV招聘网 > 厦门热点资讯 > 厦门名言/句子 >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

2022-06-12 10:01:12 发布 浏览 262 次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王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注释】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学申商刑名之学,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景帝时为内史,后迁御史大夫,曾先后上书主张重农贵粟,削诸侯封地以加强中央统治。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以诛晁错为名。景帝为求七国罢兵,杀了晁错。《论贵粟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汉书》本传说:晁错上书文帝,“复言守边备塞、劝农为本,当世急务二事”。本篇就是讲“劝农为本”部分。粟,在古代是粮食的通称。今专指小米。食(sì)之:给他们吃。衣(yì)之:给他们穿。资财:物质财富。尧、禹有九年之水:《史记·夏本纪》:“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后来由禹治水成功。所以这里并言尧禹。汤有七年之旱:商汤时发生大旱,有的说五年,有的说七年。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以:因。畜积:同“蓄积”。不避:不让,不次于。余利:一本作“遗利”。还没有利用的潜力。地著(zhuó):定居于一地。甘旨:甜美。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注释】 牧:治理,统治。把握:握在手掌中。周海内:走遍全国。劝:鼓励。轻资:轻便的物资。聚于力: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荀悦《汉纪·文帝纪》作“聚于市”。石:古代用“石”作为衡量轻重的单位,以百二十斤为“石”。又用“石”作为容量的单位,以十斗为一石。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10),以利相倾,千里游敖(11),冠盖相望(12),乘坚策肥(13),履丝曳缟(14),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15),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注释】 养孤长幼:抚养孤老,养育幼儿。长(zhǎnɡ),养育。急政暴虐:有的本子作“急政暴赋”。政,同“征”。当具:具,一作“其”。这里当“交纳”解。贾:价。取:借。倍称之息:加倍的利息。鬻(Yù):出卖。操其奇(jī)赢:操,掌握。奇赢,指利润。操其奇赢,便是囤积居奇,投机倒把。阡陌:本指田间的道路,这里指田亩。交通:结交来往,勾结。(10)吏势:官府的势力。(11)游敖:同“遨游”。本指游玩,这里是指奔走。(12)盖:车盖。(13)乘坚策肥:坚,坚固的车。策,马鞭,这里是赶的意思。肥,肥壮的马。(14)履丝曳缟(yè gǎo):履,穿。丝,丝鞋。曳,拖。缟,丝织的白绢。(15)乖迕(wǔ):违反。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10),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释】 县官:汉代每以“县官”指皇帝。这里指朝廷、官府。下句“拜爵”:封爵位。渫(xiè):流通。损:减。复:免除。复卒:免除兵役。神农之教:《汉书·艺文志》“兵家”有《神农兵法》一篇,这里所引的“神农之教”,或许出于其中。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不是实数,形容很高。汤池:汤,沸水。池,护城河。比喻险要的城防。百步:不是实数,形容很宽。大用:最重大的资财。五大夫:汉代的爵位有二十级,五大夫是第九级。据《汉书·食货志》纳粟四千石,就可封为五大夫。擅:专有。(10)边:边境。

【译文】 圣明的帝王在上面,百姓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帝王能够亲自种粮给老百姓吃,亲自织布给老百姓穿,只不过替他们开辟了资财的路子。所以尧、禹的时代有过连续九年的水灾,商汤的时候有过七年的大旱,可是国内没有流离失所和面黄肌瘦的人,因为积蓄的粮食很多,早就有了准备啊。

现在四海之内统为一国,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不亚于汤禹时代,加上又没有连续数年之久的水旱灾荒,可是粮食的积蓄却赶不上,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庄稼的土地还没有全部开垦,山林湖泽的资源还没有尽量开发,游手好闲的人还没有全部回乡务农。百姓贫穷就产生奸诈邪恶,贫穷是由于物资不充足产生的,物资不充足是由于不务农产生的。不务农就不会定居一个地方,不定居在一个地方就轻易离开家乡,百姓像飞禽走兽一样,虽然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也不能禁止。人受冻的时候,对于衣服的要求,不等候又轻又暖的;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不等候又甜又香的;饥寒来到身上,就顾不得什么廉耻了。人们的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上两餐饭就感到饥饿,整年不制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饥饿得不到食物,身上寒冷得不到衣服,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有她的儿女,人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英明的君主懂得这番道理,所以努力督促百姓播种粮食,栽桑养蚕。减轻赋税,增加粮食的积蓄,来充实仓库,防备水旱天灾,所以就可以保有百姓了。

当老百姓的,在于帝王怎样治理。他们向有利的方面跑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选择东西南北。那些珍珠、宝玉、黄金、白银,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保暖,可是大家珍惜看重它们,这是因为帝王重用它们的缘故。它们作为物品,重量轻,体积小,容易收藏,拿在手中,可以走遍天下也不会有饥寒的顾虑。这就使得人臣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使得百姓轻易地离开他们的乡土,使得盗贼受到鼓励,使得逃亡的人得到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布帛,从地里生出来,顺着节气长起来,聚集储藏靠人力运输,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办到的。几石的重量,一般的人就挑不起来,不会成为坏人贪求的东西。但只要一天缺乏了,饥饿和寒冷就会降临。因此,英明的君主贵重五谷而看轻金玉。

如今农夫一个五口之家,参加劳动的不少于两个人,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超过百亩,一百亩土地的粮食收成,不超过一百石。他们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保藏,打柴草,修理官府的房舍,应付各种官差。春天不能够躲避风尘,夏天不能够躲避暑热,秋天不能够躲避阴雨,冬天不能够躲避寒冷,一年四季之间,没有一天休息。又亲戚朋友送往迎来,吊死问病,扶养老人,养育幼儿,所需的费用,都包括在这当中。勤劳辛苦到这般地步,还要遭受水涝干旱的天灾,急迫沉重的租税,加以官吏征赋收税不按季节,早晨的命令到了傍晚又更改,处境就更加困苦。因此,交纳租税的时候,有粮的人便削减到半价卖出去,没粮的人出加倍的利息借债。这样一来,就有卖田卖屋、卖儿卖女来偿还债务的人了。可是,那些商人们,资金多的就囤积粮食,收取加倍的利息,资金少的就开设店铺,经营买卖,投机取巧,每天在都市里钻来钻去,利用官府的紧迫需要,卖出的价格必定加一倍。所以,这些人家里男的不耕种土地,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白米鱼肉。他们没有农夫的辛苦,却能坐享田地的收获。凭借着他的雄厚财富,勾结王侯,势力超过了一般官吏。他们由于争利互相排挤,奔走千里之外,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踏丝靴,身拖绸袍。这就是商人所以并吞农民,农民所以流离逃亡的缘故。如今法律上轻视商人,可是商人已经富贵了;法律上重视农民,可是农民已经贫贱了。因此,世俗所尊贵的人,正是国君所轻贱的商人;官吏所轻贱的人,正是法律所尊重的农民。上下相反,尊重的和轻贱的颠倒了,却想使国家富强,尊信法律,是不能办到的。

当前的事情,没有像引导百姓务农更重要的了。要想百姓务农,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的办法,在于使唤百姓用粮食进行赏罚。现在招募天下的人把粮食交给朝廷,就能够受封爵位,就能够赎除罪罚。这样一来,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得到流通。能够交纳粮食来受封爵位,都是粮食多的人。从有多余粮食的人手里取出来,供应官府的需要,于是贫苦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讲的拿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百姓就能受益的办法。它符合百姓的愿望。好处有三条:一是皇上财政费用充足,二是百姓赋税减轻,三是鼓励了农业生产。按照现行的法令:百姓有一匹驾战车的马,免除三个人的兵役。驾战车的马,是国家的军事装备,所以给他免除兵役。神农氏的书上说:“即使有高达十仞的石头城墙,宽达百步的沸水护城河,披甲的军队上百万,可是没有粮食,也不能守住。”由此看来,粮食这个东西,是帝王最重大的财物,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条件。让百姓交纳粮食受封爵位。到第九级的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同出战马受到的益处相差太远了。爵位,是帝王专有的,出于皇帝的口没有限制;粮食,是农民种的,从地里长出来不会缺乏。得到高的爵位和免除罪罚,都是人们十分渴望的。让天下的人把粮食输送到边境,用这个受封爵位,免除罪罚,不到三年时间,边境的粮食就一定很多了。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