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语出《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饮食男女,指人类对吃喝和情爱的需求。大欲,主要的欲望。
]天理:天道,天性,后来也指良心。
人对饮食与情爱的需要,是人主要而且正当的欲望,然而人欲如果凌驾于一切之上,天道恐怕就要衰亡。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会让饮食有所节制,男女有所分别。
【评析】
人们最熟悉的理学格言应该就是这句“存天理,灭人欲”了,其实它也是有经典出处的。《礼记·乐记》中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朱熹将这种话上升到哲学层面,“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于是,人们纷纷表示愤怒,实际上是误解了朱熹的意思。他并不是要彻底消除人性的基本欲望,因为儒家思想从来都没讲过禁欲,他只是说人应该控制情欲无休止发展,以天理来使生命更有价值。因为他也说过:“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指的是过度的欲望。在这个意义上,讲“存天理,灭人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理学家看来,没有天理的社会是无道的社会,不讲天理的人,是私欲过度的人,一定要加以节制。所以作者这里说要“饮食有节,男女有别”。这里讲的“男女有别”,不是分别对待的意思,而是讲男女界限,不能突破这个界限。
第二〇六则
东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东坡:即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人。北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出为杭州通判,后因诗语有诽谤朝廷之嫌,被贬黄州,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哲宗时召还,为翰林学士,曾知登州、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哲宗绍圣年间又被贬谪惠州、琼州,后赦还,第二年死于常州。谥号文忠。苏轼的文章纵横奔放,诗歌飘逸不群,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亦有名。著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后人辑其诗文奏议等为《东坡七集》一百一十卷。《宋史》有传。《志林》:即《东坡志林》,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历时二十余年撰写的一部手稿,共二百零三篇,内容丰富。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从中可以窥见东坡的学养、思想、世界观等诸多方面。
]精爽:精当而爽直。
]清谈:清雅的言谈、议论,又指公正的舆论。
苏轼的《东坡志林》写道:“人生要耐得住贫贱容易,耐得住富贵却很难;安于勤劳辛苦容易,安于闲适散淡却很难;忍受疼痛容易,忍受瘙痒却很难;如果连富贵、安闲和瘙痒都能忍耐住的人,一定是相当有修养的人。”我认为这么精当爽直的议论,足够发人深思,恰好能够在朋友聚会时,说出来给大家的讨论助兴。
【评析】
人生有难有易,但都是相对的,不同的表述有不同的意味。这段文字引述了苏轼的一大段话,表明人生种种难易,实为通达之论。苏东坡说人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因为富贵生活易于使人沉溺放纵,生活于富贵之中,而有更高远的追求是十分不易的。他还说安于勤苦的生活比较容易,安于闲散的生活难,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苏东坡也是经历过几番起落磨难的人,深知勤苦生活是又忙又累的,习惯了这种生活,突然闲散无事,人一定会心无定主,寝食难安。苏东坡是一个风趣的人,他说瘙痒难当,痛苦可忍,把一个意思说得如此风趣,历史上还不多。有意思的是他的结论,如果富贵、安闲和瘙痒都能忍耐的人,一定是有道之士。这话说得风趣爽快,但也只是一般的人生常理,而且并不一定能够成立,因为我们可找到例子推翻他。所以作者说此话只可于酒后茶余清谈之用。本书一直用严肃的面孔谈论处世之道,太过严肃,有时不免令人生厌,这里忽然来一段轻松风趣的,也算是一种调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