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厦门KTV招聘网 > 厦门热点资讯 > 厦门励志/美文 >  行义桓嫠

行义桓嫠

2022-09-05 18:09:55 发布 浏览 748 次

行义桓嫠

◎刘长卿,妻桓氏,生男五岁,而长卿卒。桓氏防远嫌疑,不肯归宁,儿年十五,夭死,桓氏虑不免①,乃割其耳以自誓。邻妇相与愍之,谓曰:“夫亡子死,无以养节,何贵义轻身若此哉?”对曰:“昔我先君五更②,学为儒宗,尊为帝师。五更以来,男以忠孝显,女以贞顺称,《诗》云:‘无忝尔祖,聿修厥德③。’是以预自刑剪,以明我情④。”沛相王吉上奏,高行,显其门闾⑤,号曰“行义桓嫠”。

吕氏曰:桓氏寡居守礼,十年不归宁,可谓远嫌之至矣。礼有“大归女,丧与在室同”之文⑥。桓也即依父母家,何害哉?胡⑦天不福有德,竟令不嗣?至所称不辱先人,则锡光乃父,家教所从来矣。

桓氏独居守礼,十年不回娘家,可以说是把远离嫌疑做到了极致。礼法条文规定,妇女遭父丧后被出休返回娘家,其所遵守的丧服制度与在家未嫁的女子相同。据此,桓氏即使回去父母家里住,又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上天不福荫有德之人,最终让桓氏没有子嗣呢?至于她所说的不能让祖先受辱,则能让她的父亲感到光荣,这是桓氏家族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不免:不能免于被劝改嫁。先君五更:指桓氏的高祖父桓荣。桓荣,字春卿,汉代经学大师。桓荣在光武帝时入宫教授太子刘庄,其后被任命为太常。刘庄(汉明帝)即位后,对桓荣尊以师礼,其后拜之为五更。古人把德高望重的长者尊奉为三老、五更。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用以宣扬孝悌之德。三老,指“明于天地人之道而老”,五更,指“明于五行之道而更事”。无忝(tiǎn)尔祖,聿(yù)修厥德:忝,辱。聿,述。诗句的大意是,不要有愧于你的祖先,应当传承、修持祖上传下来的德行家风。《诗经·大雅·文王》作“无念尔祖,聿修厥德”。预自刑剪,以明我情:在没有被逼婚之前剪割自己的耳朵,以表明自己誓不改嫁的情志。显其门闾:即旌其门闾,见上文“杨香搤虎”条简注。礼有“大归女,丧与在室同”之文:大归女,即返回娘家、永不回夫家的女子。根据古代礼法,妇女遭父丧后被出休返回娘家,其所遵守的丧服制度与在家未嫁的女子相同。详见《仪礼注疏·丧服》关于经文“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的注疏。此外,明代律例也规定已嫁被出而返回娘家的女子,要为父母服斩衰三年,与在室的女子相同(见《明代律例汇编》)。换言之,女子被出之后返回娘家居住,是礼法所允许的,而且其地位和在家未嫁之女相若。此处吕坤说礼有“大归女,丧与在室同”之文,或是指礼法文献中有意思相关的条文,而非确引其文。胡:疑问词,为什么。

房氏截耳

◎魏溥妻房氏,贵乡①太守②房湛之女也。幼有烈操,年十六而溥疾,且③卒,谓之曰:“死不足恨,但母寡家贫,赤子未岁,抱恨于黄垆④耳。”房垂泣对曰:“幸承先人余训,出事⑤君子,义在谐老,有志不从⑥,命也。今夫人在堂,弱子襁褓,不能以身相从,而多⑦君长往⑧之恨,何以妾为?君其瞑目。”溥卒,将大敛,房氏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⑨。”流血淋漓。姑刘氏,辍哭而谓曰:“何至于此?”对曰:“新妇年少,不幸早寡,寔⑩虑父母未谅至情,持此自誓耳。”闻者莫不感怆。竟守志终身。

吕氏曰:房氏年才十六耳,抚孤养母,守节终身,岂不难哉?割耳投棺,一以成永诀之信,一以息夺嫁之谋,贞妇之心,金石同砺矣。

房氏的年龄才十六岁,要抚养孩子、奉养婆婆,一辈子持守贞节,岂不很难吗?她割下自己的耳朵投入丈夫棺材之中,一来用以为与丈夫死别的信物,二来用以止息父母逼迫她改嫁的图谋,贞节妇人的心志坚定不移,可以和金石互相磨砺。贵乡:地名,今属河北省。太守:官职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为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且:将。黄垆:黄泉。出事:出嫁奉事。有志不从:有与子偕老的志向却未能从愿。多:增加。长往:死亡的委婉说法。相期泉壤:死后相约在黄泉之下。寔(shí):同“是”,指代割耳之事。

李氏断臂

◎王凝家青、齐①间,为虢州司户参军②,以疾卒于官。家素贫,一子尚幼。妻李氏,携其子,负凝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于旅舍,主人不纳。李氏顾天色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所执耶!”即引斧自断其臂,见者为之叹惜。开封尹③闻之,白其事于朝,厚恤李氏,而笞④其主人。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